地瓜,也称为“凉薯”,深受江陵市民的喜爱。郝穴镇大兴村凭借沙质土壤优势,培育出个大润甜、汁多味美的地瓜,在市场上赢得良好口碑。时值丰收季,大兴村田野间凉薯破土而出,饱满喜人,呈现出一派热闹的丰收景象。
走进郝穴镇大兴村农田,农户们正忙着采收地瓜,现场一派热闹的丰收场景。小新在现场看到,刚挖出的地瓜个头错落,小的约五六两,大的足有两斤重,颗颗表皮光滑、形态饱满,十分诱人。
郝穴镇大兴村地瓜种植户李大江说,地瓜成本小,一亩地种的好可以卖1万多元。
地瓜既是可生吃的“水果”,也能作为蔬菜烹饪,其外皮多呈黄褐色或浅棕色,削去外皮后,肉质洁白如玉,口感清脆爽口,味道清甜多汁。不仅如此,地瓜的水分含量高、热量却相对较低,在江陵,生吃是市民最爱的食用方式。不过,别看地瓜经济价值可观,种植过程却一点不“省心”。
地瓜的可食用部分是块根,并非果实,因此对藤蔓生长的控制尤为关键。如果藤蔓长势过旺,养分就会被藤蔓“抢”走,块根就长不大。而郝穴镇大兴村的沙质土壤恰好适合这一需求,既透气排水,又能保水保肥,成了地瓜生长的“天然温床”。也正因如此,周边多地的商贩都慕名来这里收购。
李大江说,只有沙地才能种好地瓜,像公安、石首、湖南华容以及江陵这些地方就能种,而潜江那边则不具备这样的条件。这地瓜刚开始售卖,来购买的人就特别多,如今不少人一次购买量就有一两千斤,有的甚至能达到两千多斤。
郝穴镇大兴村共有耕地面积2800亩,以水稻种植为主。此前,沙质土壤因保水性较差,对常规作物种植而言并不是优势。如今通过种植结构优化,将劣势转化为特色优势。村内发展四十亩地瓜种植,凭借其高产、优质、高认可度的特点,成为村民增收新亮点。这种“水稻稳粮、经作增效”的互补型农业格局,有效破解了"人多地少"与"效益提升"的双重难题,实现土地资源高效利用与农民持续增收的良性循环。
郝穴镇大兴村副书记刘银华说,为帮村民解决后顾之忧,村里一方面协助对接优质销售渠道,打通产销堵点,另一方面提供专业种植技术指导,提升作物品质。
(通讯员 郑文刚 韩俊康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