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老人年纪大了,忘事儿、摔跤不是很正常吗?” 很多家庭面对长辈的 “小状况”,都会下意识这样想。但78岁的张奶奶(化姓)最近半年的经历,却让家人意识到:有些 “老了的信号”,可能藏着更复杂的健康隐患 。近日,荆州三医老年医学科运用 “老年综合评估(Comprehensive Geriatric Assessment, CGA)”,像剥洋葱一样解开了她的健康谜团。
78岁奶奶的“意外”:
忘关煤气、摔骨折,问题不止“记性差”
张奶奶独居,半年前开始频繁忘事:煮水忘了关火,三次把水壶烧干;出门买菜转头就忘了要带什么。家人觉得 “人老了记性差很正常”,没太在意。
直到上个月,张奶奶在家走路时突然脚下一软,重重摔在地上,导致髋部骨折,被紧急送到荆州三医老年医学科。接诊的科主任魏传中没有只针对“骨折”治疗,而是建议给张奶奶做一次 “老年综合评估(CGA)”,这一查,果然发现了 “记性差、摔跤” 背后的多重隐患:
身体健康评估:发现她同时服用三种降压药,血压常低于90/60mmHg(用药过度);骨密度检测显示严重骨质疏松(T值-3.1);血检提示维生素D缺乏和轻度贫血。
认知与心理健康: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(MoCA)得分22/30(正常≥26);老年抑郁量表显示轻度抑郁倾向。
功能状态评估:工具性日常生活能力(IADL)测试:无法独立完成药品管理和使用电器;
社会支持与环境评估:独居,子女每周探望一次;家中浴室无防滑垫,夜间照明不足。
“CGA 的核心是‘看人不看病’,不只是治某个症状,而是帮老人找回‘能独立生活’的能力。” 魏传中说,比如张奶奶的 “忘事”,不只是 “记性差”,还和血压低导致的头晕、抑郁情绪有关;“摔跤” 也不只是 “不小心”,而是骨质疏松、用药不当、居家环境不安全共同造成的。
从减药到改家居:
CGA 定制的 “一站式解决方案”
基于 CGA 结果,荆州三医老年医学科团队(医生、康复师、临床药师、心理医师)给张奶奶制定了 “全链条方案”,不只是治病,更要防风险:
调 “基础隐患”:药师重新评估用药,把3种降压药减到1种,血压慢慢恢复到正常范围,头晕乏力的症状先缓解;
补 “营养短板”:针对性补充维生素D和钙剂,改善骨质疏松,同时调整饮食,增加瘦肉、鸡蛋等,纠正贫血;
护 “认知与情绪”:康复师每天带张奶奶做认知训练(比如记数字、认图片),心理医师通过聊天疏导抑郁情绪,她慢慢愿意主动和人交流了;
改 “居家环境”:团队给家属提了适老化改造建议,浴室装扶手和防滑垫、客厅和走廊装感应夜灯、厨房装智能烟感报警器,从环境上减少风险。
经过一段时间干预,张奶奶的变化很明显:再也没忘过关煤气,走路也稳当了,复查时MoCA认知量表得分提到了25分,接近正常水平。出院时她笑着说:“现在脑子清楚多了,在家也敢自己走动了。”
这些老人尤其需要做 CGA!
别等 “意外” 才重视
不是只有 “出问题” 的老人才需要 CGA,魏传中提醒:家里有以下情况的长辈,建议主动做一次评估,提前排查风险:
“衰弱前期” 老人:近1年体重掉了5%以上,经常觉得累、没力气,爬两层楼就喘气;
要做手术的老人:比如要做髋关节置换、胆囊手术等,评估身体耐受力,减少术后并发症;
刚出院的老人:避免 “刚出院又住院” 的 “旋转门” 情况,帮老人平稳过渡到居家生活;
记性变差的老人:自己觉得 “老忘事”,或家属发现TA经常放错东西、认不清路,别只当 “老了”。
“对老年人来说,‘能自己吃饭、走路、记事儿’,比单纯‘治好某个病’更重要。” 魏传中表示。
如果家里有长辈正被 “记性差、乏力、反复生病” 困扰,不妨带TA来做一次老年综合评估。早发现、早干预,才是给父母健康最实在的守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