技术|解锁心脏微创新技能!半小时封堵“小心眼”

09-16 15:12  

55 岁的易先生(化姓)怎么也没想到,自己突然晕倒的原因,竟藏在心脏里一个 “没长好的小洞”—— 近日,荆州市第三人民医院甲乳心胸外科团队用一台微创介入手术,仅半小时就为他封堵了这个名为 “卵圆孔未闭(PFO)” 的 “漏洞”,彻底解决了晕厥隐患,也标志着医院在心血管精准诊疗领域再添新成果。 

突发晕厥查遍全身

“罪魁祸首” 藏在心脏里

不久前,易先生突然毫无征兆地失去意识,醒来后仍心有余悸。家人紧急将他送到荆州三医,医生第一时间排查了神经系统问题:颅脑 MRI、颈部血管 CTA、动态心电图、脑电图…… 一圈检查下来,竟没发现任何异常。  “会不会是心脏的问题?” 神经内科为易先生安排了心脏彩超+右心声学造影(俗称 “发泡试验”)。这一查,终于找到了 “突破口”—— 在超声引导下,医生清晰看到:易先生右心腔内的气泡大量向左心分流,这正是 “卵圆孔未闭(PFO)” 的典型表现,且分流量不小。  简单说,就是心脏上有个没闭合的小洞。卵圆孔是胎儿期给肺部供血的 “临时通道”,通常 1 岁内会闭合;若成年后仍未闭合,当人用力咳嗽、屏气时,右心房压力升高,静脉里的微血栓可能通过这个 “小洞” 进入左心,进而引发脑卒中、晕厥,甚至难治性偏头痛。易先生的晕厥,正是这个 “小心眼” 惹的祸。

微创“小雨伞”堵漏洞

半小时解决大问题

明确病因后,易先生转入甲乳心胸外科。科主任胡松团队综合评估后提出方案:“要根治晕厥、预防后续脑卒中,最有效的办法是封堵这个未闭的卵圆孔,阻断血栓分流路径。”  听到 “心脏手术”,易先生起初有些担心。胡松耐心解释:“这是局麻微创介入手术,不用开胸 —— 从大腿根部的股静脉送一根细管,把一个‘小雨伞’形状的封堵器送到卵圆孔位置,撑开后就能牢牢堵住漏洞,全程只要半小时左右。”  打消顾虑后,手术在介入科、超声医学科的大力配合下顺利开展。正如胡松所说,仅半小时,封堵器就精准到位。术后超声显示:封堵器位置完美,没有任何残余分流,皮肤表面只留下一个米粒大小的穿刺点。一周后,易先生的晕厥症状彻底消失,顺利出院。

新技术更微创、更精准

这类人群需警惕

“过去遇到卵圆孔未闭引发的中风,多靠吃抗血栓药物预防;现在研究证实,用器械封堵卵圆孔,效果更彻底。” 胡松介绍,此次采用的 “经股静脉卵圆孔未闭封堵术”,比传统手术优势更明显:  创伤极小:不用开胸,穿刺点仅米粒大,恢复快;  精准可控:术中能调节封堵器位置,轻松实现 “术后即刻零分流”;  适用更广:哪怕是长隧道、巨大型等复杂卵圆孔未闭,也能有效闭合。  胡松特别提醒:如果出现不明原因的脑卒中(如突然手脚无力、说话不清)、反复偏头痛,或像易先生这样突发晕厥,一定要及时排查 “卵圆孔未闭”,早发现、早干预,才能避免更大健康风险。  

相关阅读